碧水源膜技術應用再獲突破保駕“月宮一號”水安全
在近日完成的“月宮一號”(空間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地基綜合實驗裝置)長期多人高閉合度集成實驗中,北京碧水源(26.76,-0.460,-1.69%)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70)與北航合作研發的膜生物反應器和凈水技術在“月宮一號”全面應用,實現了模擬太空水循環的成功。這也是我國國產膜技術和凈水技術第一次應用于“月宮一號”太空水循環的模擬。
“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劉紅告訴記者,“月宮一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世界上第三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綜合密閉實驗系統。人類生活所必需的物質,如氧氣、水和食物,可在該系統內循環再生,為人類提供類似地球生態環境的生命保障。這個能與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能實現航天員在遠離地球的太空長期生活的目標。
據碧水源公司常務副總兼董秘何愿平介紹,碧水源為“月宮一號”提供的太空水處理設備系統包括微濾膜、超濾膜和低壓反滲透膜等實驗設備,為系統內實現水的循環再生起到關鍵作用。
在“月宮一號”裝置中,灌溉水源全都來自碧水源公司生產的膜生物反應器持續處理的衛生廢水,而志愿者們平常喝的飲用水則來自該公司水處理設備凈化冷凝水。據了解,這項膜技術目前在水處理領域的應用已經較為成熟,是市場上替代傳統污水處理技術的高效、節能新技術,在地表水嚴重匱乏、水質日益下降的今天,是有效補充地下水和提供再生水的新出路。
“城市用水量與污水排放量存在相關性,隨著我國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用水量的增加,污水排放量也會增加。因此,以城市污水作為“水源”,不僅可以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增加水資源,而且不存在自然水源的分布不均問題。污水再生利用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何愿平說,此項技術已是國外發達國家污水處理的主流技術,隨著其和新材料——國內膜技術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此項技術的成本與質量優勢已經體現出來。
“讓污水成為‘新水源’”是一個全新的理念,采用膜技術的再生水廠占地面積相較傳統處理方法將減少50%,同時運行能耗低、出水水質標準高且穩定,目前已得到國家環保部門的高度認可,僅該領域的龍頭企業碧水源一家公司,目前在國內已完成數千項污水資源化工程,總規模近1000萬噸/天,每年可輸出上百萬臺凈水機設備至終端消費市場。